查看原文
其他

赚一线收入,去二线生活

也谈钱 也谈钱 2022-08-25
两年前,第一次给大家推荐《每周工作四小时》这本书,里面有两段话很戳我。

第一段:

我曾包下私人飞机,翱翔在安第斯山脉的上空,曾在世界一流的滑雪跑道上尽情享受世界上最棒的葡萄酒,也曾懒洋洋地躺在私人别墅的巨型游泳池里,过着国王一般奢侈的生活。

有一个秘密,我很少提及,即所有这些都比美国的房租还便宜。如果能自由支配时间和空间,你的钱将自动增值3~10倍

发现淡季可以用三折不到的价格旅行,在二线可以用相比一线 1/3 的房价买到心仪的新家,这份“自动增值”,我确实感受到了。

第二段:

我以最低的周薪受雇于一家冰激凌小店,在那儿做清洁工……我以自己的方式只用 1 小时就完成了 8 小时的工作量,剩下来的时间,我就翻看功夫类杂志,还在店外练习空手道的踢腿动作。

第三天,我就被解雇了,这真是创了纪录,老板还给了我一句临别赠言:“有一天,你也许会明白辛勤工作的价值。”到现在我似乎也没明白。

现在费里斯身家早已上亿,所以我想,他应该比当时冰激凌小店的老板更理解何为“价值”。

读完这本书,我带走了两个观念:

  • 在办公室工作,虽然可能沟通效率会很高,但如果公司文化不好,反而会变相惩罚工作效率很高的人。

  • 自由和财富其实是相互的,不仅仅是财富能带来自由。自由,也能反过来放大财富

所以我和也太被成功种草,铁了心要从办公室环境里挣脱出来(也是这本书的主旨之一)

两年后

幸不辱命,我和也太分别在 2020 年和 2022 年彻底离开了办公室。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事业,成为一名全职博主,也是我在多年前畅想财务自由时就想做的事儿。

而也太的经历特别有意思的,她成功在一家明确反对远程工作的公司拿到了自己的永久远程工作合同

很多小伙伴在读到类似远程工作的分享时常常会说,“这个方法我用不了”、“我的工作性质不行”、“我们公司不会接受的”…… 上面这些话,在我最初把《每周工作四小时》推荐给也太时,她也都说过。

最后,她确实也没用这本书中「如何把工作变成远程」的具体建议,甚至都没有亲自翻开这本书(都是我在叨逼叨地讲 )但这本书依然不失为这些年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

……

1、这一路可能得从 2020 年说起了。

当时我们在的公司不夸张地说,是讨厌远程工作的。从 2020 年新冠开始流行,到德国立法规定公司有义务提供远程工作的可能性,再到今年新冠快要群体免疫了,公司没有过一次全员居家办公。

新冠刚开始在德国流行,意大利、西班牙那边死亡率快逼近 10%,但公司迟迟不提居家办公。最后我受不了了,主动交涉。果不其然,我被拒绝了。

我拿着当地政府出台的一项规定(当时还没有立法)和公司谈,得到的回答是「规定里面只说“应该”,没说“必须”,我们不用遵守」。

最后我和也太商议,第二天干脆没去上班。虽然那时还没实现财务自由,只能算是小有积蓄,但钱哪有命重要。

就这么耗了大约半个星期……

后来,我们俩居然就这么被批准居家办公了,我们工作中不能远程的部分由他人暂时接手

虽然后面疫情告一段落,我们又回办公室上班了,但这段经历给我们不小的触动——想要做出改变,决心和方法一样重要。

我们事前请示是否可以远程办公,得到的答案是「不行」。最后我们直接强行在家,却得到了临时居家办公的批准。

寻求宽恕,而不是寻求许可

如果事情并不至于毁掉你周围的一切,那么就试着去做,然后证明它是正确的。人们——无论是父母、伴侣还是老板——情感和本能上也许会拒绝,但是事后,他们会学着慢慢地接受。

如果事情造成的损失不太大或者可能弥补,就不要给别人说“不”的机会。大多数人习惯在你动手之前就来劝阻,但是一旦你开始做了,他们的阻挠就变得犹豫了。

要学会做一个“麻烦制造者”,真要是搞砸了,也要学会说“对不起”。

—— 每周工作 4 小时 - “挑战现状 VS 保持愚蠢” - 第 5 原则

2、再后来,时间过了快 2 年,到了 2021 年末,新冠疫情卷土重来——身边头一次出现了真正确诊新冠的同事,德国也出台了相关法规要求公司提供居家办公的便利。不出意外,公司继续拒绝远程办公。

但因为有第一次的经验,再加上我们已经达成了财务自由。没有上一次的纠结,也太抱着电脑回家了(这时候我已经不在这家公司了)。然后,不出意外,也太再次被批准临时居家办公。

这一次,也太再也没有回到办公室。

3、2022 年初,我们买在二线的房子快要交房了,我们原本的计划是直接辞职搬去二线。所以也太打电话给公司说决定不干了,要搬家走了。

结果得到的回复是,你都已经远程工作这么长时间了,搬家也不耽误,那就把你的合同改成永久远程合同吧。

就这样,历时两年,也太在一家反对远程办公的公司,拿到了属于自己的永久远程办公合同。

别人的经历不能复制,还有意义吗?

经过这段经历,回头再看这些我们曾经说过的话,“这个方法我用不了”、“我的工作性质不行”、“我们公司不会接受的”……

确实,没有任何一个人的经历可供我们完整照抄,我们所处的环境各不相同,每个成功背后也都有不可复制的天赋或者运气。

比如《每周工作 4 小时》的作者费里斯,他虽然在书中给大家分享了关于实现远程办公的完整方法建议,但人们很容易忽略他无与伦比的沟通天赋——他能在自己的播客中采访到从不接受采访的纳瓦尔(《纳瓦尔宝典》的那个纳瓦尔,这本书的序言后来还是费里斯给写的)。他给学生们上课时布置过这样的作业,从零开始联系到任何一位你想取得联系的名人。

这样一个人,谈判远程办公不能说是毫不费力,只能说是信手拈来  所以同样的方法,费里斯能用,我们却未必能用。

但这其实并不妨碍我们参考他的方法和经历,因为

1、除去运气,每个人的经历中也一定有值得我们参考的部分,这取决于我们的关注点。

虽然我们没能照搬费里斯的方法,却被种下了一颗种子,意识到远程工作、地点自由的价值,也让我们意识到「为错误请求原谅,而非事事征求许可」的力量。

以前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不能远程”,因为我们原本的工作涉及很多硬件开发,需要在场。但在远程工作期间却很自然地发现,我们工作中不能远程的部分慢慢被别人接手,能够远程的部分慢慢放大。工作,是可以变的,甚至都不需要改变职位

以前我们也觉得“公司反对远程”,结果最后还是拿到了。想尝试一个新事物,大部分人总会本能地说不行。但真的行不行,其实做了才知道。

这可能是《每周工作 4 小时》对我们影响最大的理念。

2、每个人都是特别的,我们没有别人的运气,但也有属于自己的机缘。

虽然我和也太没有费里斯的谈判天赋,但我们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机会——存下一笔储蓄和后来的财务自由给我们的底气。

这份底气帮我们站到了谈判桌上有利的一方,谈判的天平总会向最不在乎结果的那一方倾斜。

很多人觉得财务自由就是宅家不工作或者成天出去玩。但作为一个全程的亲历者,我觉得不是这样。

财务自由最重要的不是某一个具体的选择,不是“要不要辞职、要不要搬家、要不要旅行”…… 而是给我们勇于做出选择、一往无前的底气。至于最后具体怎么选,过怎样的生活,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

赚一线收入,去二线生活。这是作为我,看费里斯得到的收获。

但生活没有标准答案,作为大伙看我们的经历,我想也是一样的。重要的也许不是经历本身,而是在这些故事中找到属于自己未来的拼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